close

  當前,城鄉二元結構已經阻礙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,嚴重制約中國經濟轉型。為破除城鄉二元結構、推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,黨的十七大報告和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,要建立以工促農、以城帶鄉長效機制,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。中央一號文件連續九年聚焦“三農”,其中,2010年出台的《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,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》,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、破解“三農”難題指明瞭方向。2007年12月,湖南長株潭城市群獲批為國家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後,湖南省委、省政府明確提出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“兩型社會”建設有機結合起來,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、農業現代化、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,力爭率先建成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目標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,作為湖南省會和“兩型社會”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核心城市的長沙市,作為長沙新城區和長沙大河西先導區建設核心區的望城區,如何以“三化”促“三農”、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,被賦予了重要使命。
  長沙位於湖南省東部,湘江下游長瀏盆地西緣,轄6區3縣(市),市域總面積1.18萬平方公里,總人口704萬。2011年,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19.33億元,財政總收入688.95億元,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1元,農民人均純收入13400元。近年來,長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,堅持跳出農村建設農村、轉移農民富裕農民、調整農業發展農業的基本思路,以改革創新為動力,以科學規劃為引領,以產業發展為基礎,以改善民生為根本,以黨的建設為保障,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,致力構建新型的城鄉關係、工農關係和鎮村關係,實現了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。自2009年出台《中共長沙市委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工作綱要》以來,城鄉一體化為長沙發展註入了強大動力。2011年,長沙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七,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躍升到第三;今年中國社科院發佈的《2012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》和《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(2011-2012)》,長沙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代表,城市競爭力連續兩年躋身“全國十強”,提升速度躍居“全球第四”;所轄縣市全部挺進全國縣域經濟“百強”行列,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是唯一的;市域城鎮化率由2009年的62.6%提高到2011年的68.5%,提高了5.9個百分點;農民人均純收入穩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三、中部省會城市第一;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09年的2.48∶1降到2011年的2.08∶1,低於全省和全國水平。
  望城區是雷鋒的家鄉,位於長沙市西北部,轄10街道、10鄉鎮,總面積969平方公里,人口53.68萬人,2011年5月撤縣設區。2011年,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7.4億元,財政總收入50.8億元,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5元,農民人均純收入13723元。近年來特別是撤縣設區後,望城以“打造省會長沙最亮麗名片、湖南城鄉統籌示範區”為目標,牢牢把握“兩型社會”建設契機,按照“以城帶鄉、以工促農”的發展方針,把工業與農業、城區與鄉村、市民與農民作為一個整體,統籌謀劃,先行先試,大膽突破,初步探索出一條具有望城特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路子。2009年以來,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16.1%,區域綜合競爭實力躍居“全省第二”,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28%;區域城鎮化率由2009年的41%提高到2011年的48.7%,提高了7.7個百分點;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09年的2.14:1降到2011年的1.88:1,低於全市同期水平;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,年均增長21.2%,特別是2012年上半年增幅達30.4%,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。長沙市及望城區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的成功探索,為我國廣大中西部地區,尤其是大城市近郊區縣發展特色區域經濟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了一個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典型,被專家學者和媒體譽為“長沙現象、望城模式”。
  (本文根據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課題組《“長沙現象與望城模式”解析》整理而成)
  
  (掃一掃,更多精彩內容!)
  (原標題:“長沙現象與望城模式”解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l24glhlc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